考研简介Top↑
考研,即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。其英文表述是“Take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chools”。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报考要求,其次按照程序:与学校联系、提前备考、报名、初试、复试调剂、录取入学等方面依次进行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通常于上一年的12月底进行,复试通常于当年的3~5月份进行,具体日期各高等院校自行安排。
考研流程Top↑
时间 | 事项 |
9月 | 国家公布考试大纲 |
9月-10月 | 各院校公布招生信息 (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) |
9月下旬 | 应届生预报名 |
10月中下旬 | 网上正式报名 |
11月初 | 报名确认(现场确认或网上确认) |
12月中旬 | 打印准考证 |
12月中下旬 | 考研初试 |
1月份 | 准备复试 |
2月中旬 | 查成绩 |
2月底-3月初 | 自划线院校公布分数线、复式 |
3月初 | 国家线公布 |
3月-5月 | 复试、调剂 |
6月 | 录取通知书 |
9月 | 研究生开学 |
学硕与专硕Top↑
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为两种,即全日制与非全日制。与此不同的是,学术学位研究生一般都是全日制的。
类别/区别 | 专业硕士 | 学术硕士 |
全日制 | 部分非全日制 | 全日制 |
培养目标 | 职业型、应用型 | 学术型、理论性 |
培养方式 | 突出案例,实践学分大 | 突出理论创新和科研素养培养 |
报考条件 | 部分(2年、3年、5年) | 本科及同等学历、大专2年 |
招生专业 | 40个 | 13大门类下一级学科、二级学科 |
调剂要求 | 学硕可调专硕;专硕不可调学硕。临床医学专硕,相反。 | |
入学难度 | 较低 | 较高 |
学费标准 | 基本过万,甚至数十万 | <8000/年 |
学制不同 | 2-3年 | 3年 |
导师制度 | 双导师(校内、校外) | 单导师(读研过程,全程指导) |
学位论文 | 产品开发、案例分析等 | 学术型论文 |
读博方式 | 毕业后考博 | 研二转博,研三读博一 |
答题时间与总分 Top↑
考研第二天 下午 2:00-5:00,共180分钟,总分150分
考试内容Top↑
考研大纲分两类:一类是国家公布考研大纲(比如教育学、历史学等),由各研招单位(高校、研究院所)自主指定参考书目和考试内容,自行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命题;第二类是由各研招单位(高校、研究院所)自己制定考研大纲、参考书目,自行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命题。
试卷结构:Top↑
通常专业课的题型包括:名词解释、简答题、计算题、论述题;现在较少使用选择题、判断题、填空题。具体题型和分布,请考生参照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和当年公布的考研大纲。
备考书籍推荐(仅供参考):Top↑
考生根据考研大纲,进行购买相关参考书目和辅导资料,进行备考。这里指的说明的是,部分院校或国家公布的考研大纲,并不指定参考书目,需要考生通过咨询上岸研究生学长学姐,获得第一手的专业课考试信息。
复习时间计划:Top↑
1-2月 搜集高校信息,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,查询上一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(包括参考书目)以及历年报录比和历年录取分数线,结合自身学习情况,制定个人分数目标,购买专业课考试书目及专业课考研资料(包括历年真题及解析、考研笔记、考研大纲、同步习题以及上岸学长学姐总结的重点和大题等);
3-6月 完成考研专业课的一轮复习,抓取重难点知识和历年高频考点,并标记在参考书的目录或相应的章节处;
7-8月 完成考研专业课二轮复习,加深理解和记忆,熟读重点知识,并尝试做历年真题;
9-10月 梳理专业课框架,整理重点笔记,继续进行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总结,准备进入背诵阶段;
11-12月 尽可能的重复背诵,结合历年真题,对高频考点反复记忆,并画出考研专业课知识的思维导图,预测可能的考点、考题。